1. 项目介绍
本插件主要围绕图像分块处理逻辑,提供了一套用于高精度图像放大和细节优化的节点工作流,采用 “先分块再处理” 的思路:将原始图像分割为多个小块(Tile),对每个小块单独提取特征(如生成专属提示词)并进行放大优化,最后通过专门节点重组为完整图像,能减少处理过程中的 “幻觉” 细节,提升局部精准度。而 ComfyUI SD Upscale 则是采用 “整体放大 + 分块优化” 的混合逻辑,先通过放大模型将图像整体放大到目标分辨率,再对放大后的图像进行分块采样修复。
“TTP_Tile_image_size”利用了Tile技术,根据需求把图片先切割成小块,然后每一个重新采样,最后再合并,大家知道Tile是可以很大程度上保持原图构图的,只是做了高清放大处理,最终的效果确实很给力。“TTP_Tile_image_size”节点主要功能是对输入图像进行分块操作,即将图像划分为若干个较小的“tile”(瓦片)图像块。
2.插件安装
https://github.com/TTPlanetPig/Comfyui_TTP_Toolset
3.节点功能参数解析
image(图像输入):
这是节点的输入端口,用于接收要处理的图像。该图像将被划分为多个瓦片图像块。
tile_width 和 tile_height(瓦片宽度和高度):
这些是节点的输出端口,分别输出瓦片图像的宽度和高度,这些尺寸是通过输入参数计算得出的。
width_factor(宽度因子):
这个参数用于控制瓦片图像在宽度方向上的划分因子。图中设置为 2,表示将原始图像的宽度划分为两部分。
height_factor(高度因子):
这个参数用于控制瓦片图像在高度方向上的划分因子。图中设置为 3,表示将原始图像的高度划分为三部分。
overlap_rate(重叠率):
这个参数用于设置相邻瓦片之间的重叠比例。图中设置为 0.10,表示相邻瓦片在划分时会有 10% 的区域重叠。这在需要对图像进行无缝拼接或避免边缘效应时非常有用。
4.原理
“TTP_Tile_image_size”节点的工作原理如下:
先通过模型放大,使用 TTP__Tile_image_Size 对放大后的图片进行分割,建议不要分割太碎,建议选择 2*3=6 张或 3*3=9 张图片,注意重叠率 overlap rate 参数不要过大或过小,建议 0.1-0.3 根据原始图像调整。分割完放入 TTP_Image_Tile_Batch 节点对每张图片的信息进行标记并组成批次。最后利用 Flux 模型对每一个分块图片进行重绘,再利用 TTP_Image_Assy 节点整合所有分块图片。
放大效果图如下:
图像划分:
输入的图像根据 width_factor 和 height_factor 进行划分。例如,设置 width_factor 为 2 意味着图像在宽度方向上被分成 2 个部分,而 height_factor 为 3 则意味着图像在高度方向上被分成 3 个部分。最终,图像会被划分为 2 x 3 = 6 个瓦片图像块。
重叠处理:
使用 overlap_rate 参数,节点会在每个瓦片图像之间添加一定比例的重叠区域。这个设置有助于在处理图像块时减少边缘效应,确保在后续操作中瓦片之间的无缝连接。
输出瓦片尺寸:
节点计算每个瓦片的宽度和高度,并将其输出给后续节点使用。这个尺寸信息可以用于后续的图像处理步骤,如在每个瓦片上分别应用滤镜或其他图像处理操作。
应用场景
大图像处理:当图像过大无法一次性处理时,可以将其分成较小的瓦片,分别处理后再拼接。
细节处理:在需要对图像的某些区域进行细致处理时,可以将这些区域单独划分出来,进行独立的处理。
无缝拼接:通过设置适当的重叠率,可以在后续拼接过程中减少拼接痕迹,实现更自然的图像过渡。